
暗物质
——白夜艺廊艺术家五人展
前几天,有位朋友问我,白夜艺廊即将要开幕的这期画展怎么样?我回答说,很喜欢,像读玄幻小说。朋友听完,楞了一下,他说,我懂你的意思了,只是没想到你这么来形容。
事实正如此,当我们想表达一种陌生的感受的时候,往往会不自觉地去借助自己比较熟悉的方式。比如,在这里我用熟悉的小说语言来描述了不熟悉的绘画语言(可能描述得并不准确)。如果可以用语言来指代的话,绘画也可看作是一种语言吧,就像电影用镜头来说话的影像语言。当第一根线条第一抹色彩在画布上展开之时,某种形象某个场景某种情绪就开始诞生并生长起来,这是我所简单理解的绘画的叙事性。小说和电影的叙事贯穿在文字和影像的呈现过程中,读者在阅读时也能观看到这个呈现的过程。而绘画则不一样,其叙事的过程秘而不宣,那是画家独享的秘密。因此,当某个场景最终定格在画布上时,它就如同画家个人的密码,读者观看的过程就是解密的过程,当然,首先要找到密码。
任飞,汤宇,王田甜,张凌翾,赵子滔,5位80后男画家,都毕业自川音美术学院油画系,这是一组最表象的密码符号。对高灰调情有独钟,在高灰调中寻找虚实的转换;将日常对象有控制力和克制地变形,在熟练驾驭技法的过程中提炼出画面的迷离感,画布中的人物或者场景宛如从梦境中走出的魅影,给人以不可辨的陌生感;神经质的笔触与梦呓般的迷茫表情很让人迷恋;这是一组我个人解读的密码符号。如果用画家任飞给他的一组作品的命名来解读就很有意思:“按兵不动”、“自我保护”、“无边无际”、“咦哒哒KI吗斯”,现代生活的碎片感和不可知感从中略见一斑。
相较于他们的前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胶着于对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符号解构,这些新生代的画家们具有一种新的从容不迫、近观冷静的气氛,他们似乎更着迷于对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形象或者想象中的形象的变形呈现,对现代生活状态的理解以及个人审美,促使他们在表现形式上自我塑造,无论是具象的或是抽象的。
诗人席勒说:“伟大的艺术家为我们表现对象,平凡的艺术家表现他自己,拙劣的艺术家表现他的素材。”当然,这位诗人的艺术观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有一点或许是对的,画家在将扎实的基础转变为一幅优秀的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表现对象,就充分体现了画家的创造能力。
正如艺术家徐冰所言:或许艺术的深度就是艺术家处理手头的“活儿”与社会之关系水平高下的结果。对具象的敏感并将其转换为有效的艺术语言的能力,这是艺术家工作实质的部分。
从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出,5位年轻画家处理手头的“活儿”很得心应手,且有自己系统的认知和独具个性的成熟的表现形式。很喜欢。
是为序
潘黎冰
时间:2012年8月25日晚9点;
地址:成都窄巷子32号白夜酒吧;
订座电话:028-86695671